走遍中国走遍中国非遗文化 → 非物质文化出行------开天辟地


  共有7542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非物质文化出行------开天辟地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非物质文化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管理员 帖子:9 积分:136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0/12/6 15:38:30
非物质文化出行------开天辟地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12/6 15:40:20 [显示全部帖子]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10月17日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a.口头传统和表述;b.表演艺术;c.社会风俗、礼仪、节庆;d.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e.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群的想法


  
      起始有这个想法的时候是源于2004年春节的哪次黔东南之行,哪是三惠县的瓦寨斗笠在一天的时间里,当地人尽量的为我们将制做斗笠的各个工序按部就班的演示给我们看,斗笠做为人们生活的用品,用量虽然很大,但是其质量非常好,几年都不会坏,而且斗笠的价格不高批发价约5元钱,其中成本价就在4元左右。所以,斗笠的制做,多是农闲的时候,当地老乡的一项副业。由于斗笠的价钱太低,要想有所收入,必须形成批量,所以当地老乡根据斗笠的原材料的分布,并结合自已村庄和自家的实际情况,只制做斗笠组件,如mei和面。然后他们到集市卖或是直接卖给有一定画工和创做能力的做成品的小作坊。一个半成品的利润可能只有几分钱。
  
很是感叹哪一次的旅行,回到北京又收到了朋友送的皮影戏的道具,很是精巧。
  
2005年和2006年的两次秦岭的穿越,2006年的大小凉山,都让我有这样的想法,多了解一下祖国的一些传统。其间也从媒体得知冯骥才为了保护天津城皇庙周末的老建筑,进行了多次的倡议,只是仅仅为拍照和录像赢得时间。
  
再有,不间断的传出,文物贩子在一些古老的村庄倒处拆梁搬门取石,皮影戏班没有年轻人,乡村医生做起了周公,平遥古城的磨刀铺,我想,我已经开始想了解我们祖辈曾代代相传的一些东西了。
  
对于官方定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想了解的是口头传统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传统的手工技能。当然也有小时候经常接触到的一些东西,如爆米花的工具、麦芽糖的制做过程、玉米棒的制作过程、磨刀、剃头、高翘、服装,这都是我想了解的,并希望能收集到,或拍成相片,或录像,或文字,在这里永久的保存下来,分享更多的人看得到,我们也许无法确切的了解我们本身,但希望能通过对我们的传统文化的探访,来对我的们的祖辈有一些共识,对于传统的东西,一般来说是长久存于我们视线的物质,但随着人类历史进程的刷新,相信历史会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已经别无选择,只是希望通过这样的一次次对我们祖辈留下的传统文化,进行一些访问,让我们不但在形式上知道,这些文化的发酵过程,也在本质明白,这些文化的沉淀,从而使我们无论是与我们的父辈 ,还是与我们的下一代,都能从容沟通。
  

非物质文化活动的形式


  
    非物质文化活动的探访,首先应该是以小队出行方式,每一次出行的人数不易超过6个人,因为对于我国传统文化,多存于一些不发达地区,该地区多比较落后,做为一次探访,我们应该更接近老艺人或属于这些传统文化地区核心区,所以,需要我们与艺人同吃同住,就近入住的原则,老乡家的接待能力有限,大都不能够满足太多的人员吃住,所以易小队伍出行。其次是应该有松期的分工,这里主要有以下工作要作,录音,用录音笔将老艺人的谈话录下来,不但是记录一个时代的故事,也是对老艺人最后原声记录。照相,用相机记录一个过程,留下详实的资料,至少是见物起意。录像,用录像机录下画面与声音的同步传送,让传统文化更真实的展现,让无法亲身体会的朋友,能通过画面与语音的同步输出,如身临其境一般。文字,主要是用文字刻化相片与录像都不能解决的工艺或工序上的关键说明。
  

非物质文化出行的选择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许多,我们只能选择其中一部分来进行一些探访,并做出个体的真实记录。
  
    由于,在时间、财力、精力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有限的,所以,会首先选择一些有一定风景,或有一定文化气息,或有一定特色的地方,所谓特色,通常的选择是吃。对于周末来说,通常是河北、山西、内蒙、辽宁、山东、天津,河南。远线通常为有风景的地区,如陕北、湘西、川南、云南、内蒙、贵州、江浙、闽南、粤北。
  
   吃住通常是在当地老乡家完成,对于一些不发达地区,建议去的时候带一些整洁的衣物,对于孩子,可以带一些本和笔,也可以带一些小饰物,做为交朋友的礼物。
  

非物质文化的一些展望


  
   虽然,也是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思考才决定建立这一个群,但实际却没有一个真正的目的,对于非物质的想法,从一开始的朦胧,到现在已经较为明确,都是这样的一个想法,我们必竟只是一群爱好者,或者说我们算是一群积极向上的青年,我们有心去探访一些传统的文化,并尝试去了解,甚至于理解,但我们必竟只是一群爱好者,我们有热情,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一定做的比别人好,但我们愿意付出更多一些时间来做,来行走,来探访,来记录,来笔存,来这里将我们已经尝试过的非物质文化的了解,理解在这里做为一个资料的总结,或是收集永久的保存下来,并希望没有机会去亲身体会的朋友,能通过这些资料能有所收获,从而让更多的人知道非物质文化,也就是我们的传统,是一个什么的样子。
  

非物质文化群成立的日子


  
   今天是2007年3月14日,有人说这是白色的情人节,一个很美的故事,然而,我却这样认为,今天是π(pai)的日子,π(pai)就是圆周率,一个永远除不远的数字,希望非物质文化这个群,就如同π(pai)一样,永远下去,让更多的非物质文化浮出水面,露出来,并存于这里。
  

非物质文化群的人员


  
    你、我、他,不但传统文化,也同样喜欢看风景,走在旅途上,爬在高山上。

 回到顶部